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篇 |小創口 大療效——吉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開展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來源: 時間:2024-05-31 瀏覽: 次
陰莖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之一,多見于50至70歲有包莖或包皮過長的男性患者,臨床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常容易被忽視或誤診為濕疹、炎癥等。待癥狀明顯時,多處于局部晚期,易出現區域淋巴結轉移,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存。及時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可以使陰莖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發生轉移后再清掃的30%~40%提升至80%~90%。目前,吉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已常規開展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在不改變患者預后的情況下,減少手術創傷及并發癥,提高患者的外觀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尤其在患者身體、家庭、社交、情感方面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泌尿外科副主任周昌東介紹,陰莖癌最早轉移部位為腹股溝淋巴結,且出現淋巴結轉移時通常預后較差,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陰莖癌的區域淋巴結轉移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風險因素。對于陰莖癌患者,在腹股溝區未觸及淋巴結腫大的患者中約有20%已存在轉移。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對于淋巴結轉移的治療極為重要,陰莖癌發生淋巴結轉移僅行淋巴結清掃術即可達到臨床治愈的療效。
傳統開放手術方式采用橫切口或縱切口,切口較長,切除腹股溝淋巴結時皮下組織切除范圍大,出血較多,手術部位易感染,且對術區血運影響較大,易發生切口裂開、感染、淋巴漏和皮瓣壞死,多數傷口需數月之久才能愈合,需長期住院換藥,術區形成巨大瘢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較大皮瓣移植概率,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與治療疾病的經濟負擔。
對比傳統手術,采用腹腔鏡清掃淋巴結不僅創傷小,能更好地保留皮膚的血液供應,且鏡下可以清晰地游離保留大隱靜脈,游離術后下肢淋巴引流,減少淋巴漏和下肢水腫的發生。患者術后切口可達I期愈合,有效避免了術后傷口愈合不良、出血、感染等并發癥,明顯縮短康復時間,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減少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是腹股溝清掃手術的優選術式。
供稿:科教科
統稿編輯:宣傳統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