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技術培訓會成功召開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23-08-03 瀏覽: 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等文件精神,做好2023年度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提高項目承擔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根據2023年度項目培訓計劃安排,7月28至29日吉林省腫瘤防治研究所(吉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在長春清華賓館隆重組織召開了2023年吉林省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技術培訓會。全省七家篩查單位:吉林省腫瘤醫院、白城市醫院、鎮賚縣醫院、敦化市中心醫院、柳河縣醫院、安圖縣人民醫院、伊通縣民族醫院的負責人和內鏡病理技術人員參加了這次培訓。
會上,吉林省衛健委疾控處副處長田麗莉致辭并做了2022年工作總結。最后她表示,疫情三年,負責上消化道篩查工作的7個篩查點克服困難圓滿完成任務,得到了國家高度認可,為此,向參與篩查的醫務人員表示誠摯的問候和感謝!
吉林省腫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長孫寶勝在講話中強調,農村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慢性病防治項目的重要內容,在促進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同時,可以提高群眾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提高健康素養,帶動癌癥綜合防治。
此次培訓會為項目承擔單位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高層次、高規格的學術交流平臺,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全省上消化癌早診早治水平,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感,更好地惠及百姓健康。
據了解,國家于2010年正式啟動農村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吉林省為解決本省癌癥威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同年面向全省開展項目工作,并將其納入民生重點工程。國家農村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重點是篩查城鄉結合部的弱勢群體和農村人口中的高危人群,同時也是扶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以我省縣級醫院為基礎,在規范診療流程的基礎上,嚴格培訓與準入,在日常醫療服務中規范開展上消化道癌篩查及早診早治,以提高我省農村地區上消化道癌早診率,有效降低死亡率。項目針對來自基層/社區、體檢機構和醫院就診的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進行內鏡檢查,對發現的可疑病變進行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2019年,在開展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人群篩查工作的同時,啟動了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的機會性篩查,逐步將早診早治技術與日常診療規范相結合,擴大篩查覆蓋面。項目總體自2010年開展至今,累計篩查居民32287人,發現陽性病例1065例,早期癌267例,早診率由最初的28%提升至41%。承擔項目點由最初的1個增加至如今的7個,服務范圍覆蓋全省3個地市、4個區縣的1191萬居民。吉林省農村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的成功開展,建立了以省衛生健康委為領導,省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為技術支持,多家項目單位合作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全省居民對于腫瘤防治重要性的思想認識,細化了國家下達任務的工作目標,開設了項目單位綠色通道,“登記、檢查、治療”三優先的服務流程。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省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水平,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更好地惠及百姓健康,對助力“健康吉林”“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省腫瘤防治研究所(吉林省腫瘤防治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