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志同行,合力踐初心——第十五屆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時間:2020-07-19 瀏覽: 次
2020年7月17~18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CSCO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吉林省抗癌協會聯合主辦,吉林省腫瘤醫院承辦的第十五屆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在線上順利召開。本次會議以“十五志同行,合力踐初心”為主題,邀請到多位國內頂級腫瘤專家報告了腫瘤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同行們交流經驗、分享心得,盡管會議地點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但學術內容分量不減,精彩程度不打折扣,為廣大臨床腫瘤工作者打造了一場不容錯過的學術盛宴。
開幕式
會議伊始,大會主席、CSCO副理事長、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向參與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同道表示了熱烈歡迎。程穎教授表示,在過去的6個月里,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攻克時堅,經受過了疫情的考驗,但是抗擊腫瘤的戰役遠沒有結束,腫瘤防治的事業依然任重而道遠。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在全國腫瘤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幫助下,走過了15年的歷程,逐漸成為了促進國內腫瘤同道學習交流的紐帶和橋梁。大會將一直秉承“繼教與學術并重”的理念,與國內同道協作,打造學術精品會議,為推動東北三省乃至全國的腫瘤規范化貢獻力量。
CSCO理事長、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發表致辭稱,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不斷創新,以聚焦學術前沿、推廣規范診療為主要宗旨,搭建了高層次、有影響力的國內學術交流平臺。本屆大會承辦單位吉林省腫瘤醫院積極開展惡性腫瘤防控及早診早治,為我國腫瘤防控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CSCO副理事長、南京金陵醫院秦叔逵教授在致辭中指出,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不僅僅是東三省的局部會議,也是全國性的CSCO品牌會議,對促進全國腫瘤學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臨床腫瘤事業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大會報告精粹
會議首日,以山東省腫瘤醫院于金明院士、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潔教授等多位大咖組成的“肺癌專家天團”,針對肺癌治療的熱點研究方向和成果展開了全面的闡述。
CSCO副理事長、山東省腫瘤醫院于金明院士首先在“放射免疫新實踐”報告中,回顧了免疫治療的發展歷程,并指出,腫瘤的異質性決定了其診療的復雜性,免疫治療要聯合其他治療來延緩耐藥,提高療效,其中放療聯合免疫治療已經改變了Ⅲ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模式和Ⅳ期NSCLC寡轉移的治療標準。目前,放療與免疫聯合的順序、放療劑量和分割模式、照射部位與照射范圍、最適合的免疫聯合藥物以及放療聯合免疫治療的安全性、標志物與獲益人群篩選等仍是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對“2020肺癌研究熱點與走向”進行了解讀。
在少見靶點的多維檢測方面,EGFR 20外顯子插入突變、HER2突變可能成為肺癌領域即將落地的新靶點,而MET擴增、KRAS G12C等少見靶點也正在進行藥物研究。ADJUVANT、ADAURA、EVIDENCE等多項研究顯示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在肺癌新輔助、輔助治療方面的潛力;HER2與抗體偶聯藥物、EGFR 20外顯子插入突變與雙特異性抗體等新靶點、新藥物的涌現也為肺癌治療注入了新的血液。
聯合治療方面,從今年ASCO大會上公布的奧希替尼+吉非替尼一線治療EGFR突變陽性NSCLC耐藥突變分析可見,EGFR通路基本被抑制,耐藥機制主要表現為旁路信號通路的激活;而曾銘教授團隊的SINDAS研究顯示,與TKI單藥相比,立體定向放療聯合TKI一線治療顯著改善了伴寡轉移EGFR敏感突變NSCLC患者的無進展生存(PFS)和總生存(OS)。
免疫治療方面,從CheckMate227研究結果看,不論PD-L1表達如何,一線無化療成為現實,且減少化療周期療效依然,治療周期間隔延長療效依然,看似“微小”的改變不容小覷,從醫療資源的節省及其他因素來看,這將會帶來極大的改變。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帶來了題為“晚期NSCLC一線治療策略的優化”的報告。縱觀全球,免疫治療已改變了NSCLC治療格局,但免疫單藥僅覆蓋PD-L1陽性人群,客觀有效率(ORR)有待提高;走向聯合治療后可全面覆蓋驅動基因陰性人群,ORR較免疫單藥明顯提高,但目前已遇治療瓶頸。未來需要進一步探索腫瘤發展及耐藥機制,篩選有效生物標志物,進行更為精準的治療,并探索新的聯合治療策略,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靶點。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潔教授介紹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機制及應對”,包括原發性耐藥、適應性免疫耐藥、獲得性耐藥等不同耐藥模式,并指出突變新型抗原缺失、JAK1/2和B2M基因突變、TIM/LAG3表達等皆可導致免疫治療獲得性耐藥產生,免疫聯合治療是克服免疫單藥耐藥的有效策略,更多聯合治療研究正在進行中。
程穎教授綜述了“2020小細胞肺癌(SCLC)治療新進展”。一直以來,SCLC的治療舉步維艱,經過30年來的探索,免疫治療首先為SCLC帶來突破。
2018年,納武利尤單抗憑借CheckMate-032研究獲批用于SCLC三線及以上治療,成為SCLC三線治療的首項選擇;隨后,帕博利珠單抗依據KEYNOTE-028和KEYNOTE-158匯集分析的結果為SCLC三線治療再添新的治療選擇;2018年IMpower133研究傳來捷報,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卡鉑/依托泊苷(EP)治療的OS期超越了EP;2019年CASPIAN研究也公布了結果,durvalumab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獲得13個月的OS期,驗證了IMpower133研究的結果,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卡鉑/依托泊苷、durvalumab聯合化療成為ES-SCLC一線治療新標準。
雖然目前免疫治療成為SCLC一線和三線治療的新選擇,然而只有部分患者能夠從中獲益,免疫治療為SCLC帶來的臨床獲益還非常有限,探索免疫治療的標志物和理想的治療模式是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
SCLC領域的另一個重要突破,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安羅替尼憑借ALTER1202研究于2019年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獲批SCLC三線治療的適應證,這也是我國首個獲批的SCLC三線治療藥物。目前安羅替尼的研究仍在向前繼續推進,從后線治療、單藥治療開始前移到一線治療、聯合免疫/化療,正在進行的安羅替尼聯合PD-L1抑制劑和化療一線治療ES-SCLC的Ⅲ期研究能否在免疫聯合化療的基礎上錦上添花非常值得期待。
今年6月15日SCLC二線治療也傳來佳音,新型的化療藥物lurbinectin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可用于SCLC二線治療,結束了拓撲替康作為唯一二線治療選擇的時代。Lurbinectin與拓撲替康或CAV方案對比二線治療SCLC的Ⅲ期確證性研究已經入組結束,lurbinectin與阿替利珠單抗或帕博利珠單抗聯合的研究正在開啟SCLC二線治療的探索。
多癌種學術交流
李進教授
徐瑞華教授
馬軍教授
梁軍教授
江澤飛教授
郭軍教授
本次會議得到了CSCO理事長、副理事長以及各專家委員會的鼎力支持,為專注于臨床腫瘤學事業的全國同道們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臺,會議雖已暫落帷幕,但分享、探討、學習仍在進行中。未來,CSCO長白腫瘤高峰論壇將繼續攜手各位專家學者,為繼續推動腫瘤規范化診療、共筑健康中國而不斷前行。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