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腫瘤患者鑄起抗擊疫情的安全屏障——吉林省腫瘤醫院特需病房籌建紀實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20-02-14 瀏覽: 次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吉林省腫瘤醫院積極應對,深刻認識防控疫情斗爭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越是困難時刻和緊要關頭,越是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精準發力,科學施治,全力保障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生命安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如何能夠不讓疫情在腫瘤專科醫院發生?面對節后患者返院治療的高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對急需治療的腫瘤患者實施救治?”這是擺在腫瘤專科醫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戰場”和“考場”,院領導班子提前謀劃,根據疫情傳播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一系列診療方案,結合腫瘤患者治療所引起的并發癥,容易發熱等情況,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和分析研判,2月3日,決定成立特需病房,組建專業團隊,將臨床科室中出現咳嗽、發熱、肺部CT檢查有炎性異常改變的患者統一管理,進行更精準的判定和分析,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有效治療,避免患者心理恐慌,同時又能有效的緩解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使寶貴而又有限的醫療防護用品用在刀刃上,暖在人心里。
疫情面前,刻不容緩。院黨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緊急部署,院領導班子、感控科、醫務科、護理部、后勤服務保障中心、網絡安全監管中心、公安科等相關人員,迅速到門診、1號住院樓、介入科等地進行實地踏查,齊心協力解決病房選址這一首要問題。經各部門論證,認為介入科獨立病房,暖氣供熱,沒有中央空調,地理位置最為合理,具備獨立隔離條件。最終決定將介入科遷移至中西醫結合科二樓病區,原址成立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各相關部門聽從統一指揮,迅速行動,加班加點,僅耗時30個小時,符合三區兩通道感控要求的特需病房從無到有,配備齊全,醫護集結完畢,展現了“吉腫人”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由于特需病房的特殊性,安全防護是重中之重。后勤服務保障中心行動迅速,按照新冠肺炎感控相關標準要求,12小時內籌集建筑材料,快速高效的完成了隔離出入口、醫護隔離宿舍等現場施工改造工作,為特需病房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保障。感控科重新修訂了所有針對新病區的防控流程、消殺流程、預防和控制措施、防護用品使用流程、發熱病人就診路線、密切接觸者人員管理流程制度等,確保防控工作萬無一失。醫務科第一時間確定工作職責,重新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工作流程、感染人員檢查流程、發熱患者預檢分診流程、報告流程、標本處理制度等,開展專題醫護人員防護培訓。
護理部全面落實護士長工作責任制,完善流程、細化環節,對新病區的護理防控工作進行嚴密布置。積極協調各方,籌備特需病房感控防護物資,心電監護儀、壁式氧氣表、移動式空氣消毒機、電熱器、防護服等,在臨床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所需物資申請在24小時內到貨,常備藥品在24小時內完成準備。信息管理中心和網絡安全監管中心共同細致規劃布線,2小時內完成了病房隔斷施工,新病房電話線、網絡鋪設完工,電子病例系統正常運行。
危急關頭有黨員,關鍵時刻見作風。特需病房,阻擊疫情,但傳遞的卻是暖暖的真情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隨著建立特需病房的指令發出,張國興和黃志成兩位副主任等黨員同志首當其沖,主動承擔特需病房的診療工作,全院醫護黨員同志紛紛爭相請愿站在服務患者的第一線。按照特需病房的工作需求,最終選拔9名醫生、17名護士進駐特需病房,其中有23人是年輕黨員。為切實做好特需病房的醫療護理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經院黨委批準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黨員同志佩戴黨徽、亮出身份、沖鋒在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擔當作為照亮鮮紅黨旗。
2月4日15時30分,特需病房在建成后第一時間投入使用,開始接收第一個發熱患者,同時我們通過防疫部門對這例患者進行了新冠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醫護團隊在主任和護士長的帶領下,制定完備的制度流程,為整個病區的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目前,病區共收治患者7名,其中已有1名患者病愈出院。經診斷,患者均已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多為腫瘤引起發熱。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嚴謹務實,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給予心理疏導,三餐送到病房,科學照料起居,使患者更加信賴醫護人員,積極配合治療。
目前,我院特需病房的管理和救治嚴格執行國家科學防治指南,從篩查、發現、住院、救治、會診已形成通暢銜接體系,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對抗疫情!
面對節后逐漸出現的就診高峰,特需病房這個“戰斗堡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腫瘤患者鑄起一道抗擊疫情的安全屏障和重要防線,充分體現了“吉腫人”敬業職守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雖然沒有奮戰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線,但我們始終堅持精準發力,主動擔當,科學施治,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義無反顧地堅定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心!萬眾一心抗疫情,吉腫一直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