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正式開展血液凈化技術--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利器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5-08-01 瀏覽: 次
我院ICU科4月份正式開始血液凈化治療,配有國內先進的百特血濾機。李秀江主任熟練掌握血液凈化的適應癥、原理、抗凝技術等,趙輝護士長有近10年的從事血液凈化操作和護理的工作經驗,對于血液濾過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機器報警、引血不暢等各種問題有豐富的處理經驗。開始使用以來,已經成功為2名急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進行了血液濾過治療,過程順利,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血液凈化的定義及機制
血液濾過技術是通過機器(泵)或病人自身的血壓,使血液流經體外回路中的一個濾器,在濾過壓的作用下濾出大量液體和溶質,即超濾液,同時,補充與血漿液體成分相似的電解質溶液,即置換液,以達到血液凈化的目的。整個過程模擬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但并未模仿腎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泌功能,而是通過補充置換液來完成腎小管的部分功能。血液濾過與血液透析的原理上不同。前者通過對流作用及跨膜壓清除溶液及部分溶質,其溶質清除率取決于超濾量及濾過膜的篩漏系數;而后者則是通過彌散作用清除溶質,其溶質清除率與溶質的當量成正比。
血液凈化技術的發展歷史
19世紀60年代,Scribner等人提出了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概念,19世紀70年代CRRT技術應用于臨床,主要治療心臟手術后并發急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1982年美國FDA批準CRRT技術可在ICU中應用,1984年第一次國際性的CRRT會議召開,此項技術獲得大多數學者的認可,1995年第一屆國際CRRT年會在圣地亞哥召開,標志著此項技術的成熟和國際范圍內的認可。此間有2個重要的變革,其一技術變革,早期的CRRT運用動靜脈穿刺技術,利用動靜脈間的壓力差驅動血液流經濾器完成溶質交換,隨著科技的發展,動靜脈穿刺為動力的方法被取代,深靜脈雙腔管一端引血,一端回血,血濾機的動脈泵代替動脈產生壓力差,避免動靜脈穿刺的諸多并發癥,其二理念的變革,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主要用于治療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急性腎功能不全,隨著濾過膜技術的改進和高通量血液濾過技術的發展,血濾不僅可以替代腎臟功能,并且可以清除炎癥介質、吸附毒素,從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已發展為今天的血液凈化治療(CBP)。
血液濾過與透析的區別
CRRT以一種更符合機體生理特性的方式,連續地清除機體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調節酸堿和電解質的平衡,來有效地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不單用于急性腎衰,還是救治許多危重病癥的有力輔助手段。CRRT是一種在幾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里連續不斷的,根據液體溶質過濾的原理,并可結合透析作用或液體置換,來調節及維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電解質、酸堿及游離狀態的溶質等的平衡,清除部分對身體有害的成分的替代部分腎臟功能的體外血液凈化治療方法。
血液凈化技術的適應癥
血液凈化技術維持內環境穩定,為病因治療創造條件,爭取時間。
CBP的適應癥
一、容量負荷過多
1維持血液透析或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
2少尿而又需要大量補液時,如TPN、或各種藥物治療;
3慢性水腫、如腹水、腎性水腫;
二、酸堿和電解質紊亂
1代謝性酸中毒;
2代謝性堿中毒;
3高或低鈉血癥;
4高或低鉀血癥。
5其他
三、非腎臟疾病
1.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2.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3.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
4.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5.擠壓綜合征;
6.藥物或毒物中毒、肝性腦病;
7.降溫、復溫。
血液凈化技術的并發癥
一、技術性并發癥
1.血管通路不暢;
2.血流下降和體外循環凝血;
3.管道連接不良;
4.氣栓;
5.水、電解質平衡障礙;
6.濾器功能喪失。
二、臨床并發癥
1.出血;
2.血栓;
3.感染;
4.生物相容性和過敏反應;
5.低溫;
6.營養丟失。
血液凈化技術是近些年來ICU內生命支持技術的一大進步,維持內環境穩態,為病因治療爭取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