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病與頜下腺炎 口腔科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6-01-27 瀏覽: 次
涎石病是指在腺體或導管內發生鈣化性團塊沉積而引起的一種疾病,90%發生于頜下腺,主要癥狀是阻塞癥狀:進食時,尤其吃酸性食物時腺體腫大、脹痛,這是因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暢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斷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癥狀愈重。可伴有同側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側耳部及耳內。由于涎腺不可能發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漸流出,在分泌減少后,涎腺又逐漸縮小,疼痛消失。涎腺還經常有慢性炎癥表現,如腺體增大、變硬、有輕壓痛;導管口紅腫、導管內能壓出少許膿液等。慢性涎腺炎急性發作,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加劇等癥狀。
癥狀體征
可見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的中青年為多見。病期短者數天,長者數年甚至數十年。小的涎石一般不造成唾液腺導管阻塞,無任何癥狀。導管阻塞時則可出現排唾障礙及繼發感染的一系列癥狀及體征:
①進食時,腺體腫大,患者自覺脹感及疼痛。停止進食后不久腺體自行復原,疼痛亦隨之消失。但有些阻塞嚴重的病例,腺體腫脹可持數小時、數天,甚至不能完全消退;
②導管口黏膜紅腫,擠壓腺體可見少量膿性分泌物自導管口溢出;
③導管內的結石,雙手觸診常可觸及硬塊,并有壓痛;
④涎石阻塞引起腺體激發感染,并反復發作。炎癥擴散到鄰近組織,可引起下頜下間隙感染;慢性下頜下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進食時反復腫脹,檢查腺體呈硬結性腫塊。
疾病病因
涎石形成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某些局部因素有關,如異物、炎癥、各種原因造成的唾液滯留等;也可能與機體無機鹽新陳代謝紊亂有關,部分涎石病患者可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結石。
治療方案
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療,囑患者口含蘸有檸檬酸的棉簽或維生素C片,也可進食酸性水果或其他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有望自行排出。能捫及、相當于下頜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可采用口內導管切開取石術。
位于下頜下腺內或下頜下腺導管后部、部的涎石,下頜下腺反復感染或繼發性硬化性下頜下腺炎、腺體萎縮,已失去攝取及分泌功能者,可采用頜下腺切除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