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婦瘤放療四科大力開展宮頸癌近距離治療新技術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6-01-12 瀏覽: 次
宮頸癌后裝治療是近距離照射的一種照射方式,通常由一根宮腔管植入宮腔,另外兩根施源器植入陰道穹窿處,計算機控制下的微型源經過施源器管道布入靶區。近距離放療具有放射源周圍腫瘤劑量高、靶區外正常組織劑量下降梯度大的特點,是宮頸癌放療達到根治效果的根本保證,但對晚期巨塊型或偏心性宮頸癌,采用常規后裝治療90%等劑量線難以包括全部臨床靶區。國外最新研究報道常規腔內放療時,經過A 點的等劑量面覆蓋可見腫瘤體積隨分期的不同而異, Ⅰb1、Ⅰb2、Ⅱb、Ⅲb 期分別為98.5%、89.5%、79.5%、59.5%,可見隨著腫瘤增大存在著靶區遺漏現象(見圖1)。
盆腔插植近距離放療將插植針植入常規后裝治療不能覆蓋的腫瘤區域,利用CT 圖像的三維后裝近距離計劃系統, 各插植針可根據CTV 等形態任意排列, 相互間交叉、錯位不影響計劃的優化, 通過重建各針的三維位置,定義GTV、CTV 及危及器官的位置及受量, 使用逆向治療計劃系統優化各點的駐留時間,從而調節每一點的劑量, 使合成的劑量與治療的靶區高度適形, 使腫瘤區受到高劑量的精確照射成為可能, 因此,組織間插植引導的近距離放療聯合傳統后裝放療具有更為明顯的劑量學優勢(見圖2)。
對于巨塊型、偏心型、宮旁受侵的宮頸癌以及常規后裝治療后殘留或復發的宮頸癌,國外權威婦科放療機構首選插植治療或插植聯合后裝治療。因腫塊和宮旁有血管和輸尿管,對術者技術要求高,并需要麻醉及超聲或CT等設備引導下植入,故國內較少放療機構開展插植治療。我科室開科來已行5例插植治療,均取得較好療效。近期我院購置帶有插植針的施源器及最新版本治療計劃系統,為我科普及盆腔插植治療成為可能。
病例分享:張均華,女,52歲,陰道不規則流血2個月,宮頸活檢取病理:鱗狀細胞癌。臨床診斷:宮頸癌(ⅡA2期),入院后查體:外陰發育正常,陰道通暢,粘膜光滑,宮頸表面見大小約7×7×6cm3菜花樣腫物,接觸性出血(+),累及陰道前后穹窿,子宮前位,大小及形態正常,分泌物膿血性,量較多,伴惡臭。三合診:雙側宮旁組織增厚,未達盆壁,彈性尚可,肛門無異常,直腸粘膜光滑,腸腔無狹窄,指套未染血。外照射適形放療DT5000cGy/25f。三維腔內治療DT3000cGy/5f(6次),HRCTVD901350cGy,直腸D2cc2510cGy,膀胱D2cc2605cGy。治療1個月后入院檢查:宮頸仍見3×2cm3質硬、固定的殘留腫物,給予插植治療1次 (見圖3、4),處方劑量:600cGY,靶區覆蓋率達100%,D90=613cGY(90%的體積接受613cGY的照射劑量),危及器官控制在可耐受劑量范圍內,1月后評價療效為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