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專科醫學與整合醫學--吉林省腫瘤醫院肺癌診療協作組工作紀實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6-01-03 瀏覽: 次
2012年8月18日,在“2012中國衛生論壇”上,衛生部陳竺部長代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編委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描繪了中國衛生事業未來發展和人類健康的美好藍圖。在中國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專題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教授對整合醫學進行了精彩的闡述。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衛生部的腫瘤專科醫院重點專科的標準同樣提到了,三級甲等醫院多學科整合協作組A級標準要求要達到三個以上。這樣的觀點可能會帶給大家帶來很多的困惑,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各學科的專科發展和整合醫學是否矛盾?二者是怎樣的關系?在醫院的臨床實踐中如何把握?什么才是現代醫學的最高境界呢?
《古今醫統》曾提到:“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可見中國醫學從古代中醫學的望、聞、問、切開始就把患者當成一個整體,慢慢的開始認識器官、開始外科手術治療去除病痛,醫學儀器設備科技的進步和解剖學、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讓我們對人體的微觀世界越來越清晰。從人體到器官、從器官到微觀結構的組織、細胞再到細胞的內部結構DNA、RNA,隨著人類基因組學的發布,讓我們知道決定腫瘤轉歸的中心樞紐是癌癥的驅動基因。人類生命科學的發展從宏觀到微觀帶來了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對人體的認識更加細致,診療手段和方法更加有的放矢,也使得我們的分科越來越細致。
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疾病的診療手段和診療方法變得更加多元化,傳統醫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的是將學科細化,形成專業性強的、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專業化學術團隊,實現了以人為個體到以多學科團隊為整體的整合醫學。做到“細中有精”,即醫學發展的“專科化”,這也是現代醫學建立的基礎。
吉林省腫瘤醫院順應醫學發展理念,細化學科結構設置,做到“術業有專攻”。比如將腫瘤內科劃分為胸部腫瘤內科、腹部腫瘤內科,淋巴血液腫瘤內科、乳腺腫瘤內科及生物治療科等科室,做到腫瘤的規范化治療,同時成立腫瘤醫學轉化研究中心,在省內率先開展腫瘤預后和預測的分子標志物檢測,實現了腫瘤治療的個體化。放療科劃分為頭頸部腫瘤放療科、胸部腫瘤放療科、腹部腫瘤放療科以及婦科腫瘤放療科,開展立體定向適形放療、調強放療、X-刀治療,模板輔助插植近距離放療、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并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VMAT(容積弧形調強放射治療)系統,完美的實現了精確放療這一現代放療的理念。腫瘤外科劃分為胸部腫瘤外科、腹部腫瘤外科、乳腺腫瘤外科、婦瘤、頭頸、骨等腫瘤外科,深入研究腫瘤的標準化、規范化手術治療,其中胸部腫瘤外科作為外科的特色科室,開展了早期腫瘤微創外科手術(如縱隔鏡、電視輔助胸腔鏡)和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實現了局部中晚期腫瘤外科手術及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但是隨著專科化的發展,醫生更多的是專注于本專業領域而忽略了其他專業的知識,就可能造成診治判斷出現誤差。而每個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可能需要不同學科治療手段的參與,也可能需要多個學科的綜合考慮,此時“專科化”往往無法滿足患者的診療需求。而整合醫學的出現則彌補了專科化缺乏“整體理念”的缺陷,它將臨床各專科領域的理念加以有機、合理的結合,同時綜合了社會、環境、心理等因素,成為更加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體系。整合醫學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吉林省腫瘤醫院緊跟國際先進步伐,在醫療專科化的基礎上整合相關專業科室,先后成立了肺癌、胃腸道腫瘤、乳腺癌診療協調組,充分發揮學科特色,不但實現了腫瘤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 還很好的詮釋了腫瘤治療的“綜合化”。
肺癌診療協調組是吉林省腫瘤醫院最早成立的“整合醫學”樣板機構,將胸部腫瘤外科、胸部腫瘤內科、胸部腫瘤放療科、影像診斷科、病理科、內鏡科和轉化醫學中心結合為一體,以患者獲益為工作目標,在短短幾個月內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制定協作組規章制度,發布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在真正實現了肺癌患者規范化治療的同時也規范了醫生的診療行為。為優化患者的就醫流程,實行網絡多學科會診制度,對每一位住院肺癌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討論,通過不同學科領域專家的分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最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并對每一位會診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必要時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再次會診并制定治療計劃,將“專科化”和“整體化”的特點靈活運用,完美體現了腫瘤患者治療的“個體化”和“綜合化”。例如,經肺癌協作組會診的一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在最初確診時已不能手術治療,多學科會診后專家建議患者先于胸部腫瘤內科行全身化療同時聯合靶向治療。化療2周期后復查CT病灶縮小,下一步的治療應該如何進行呢?再次通過多學科會診后決定采用VMAT放射治療,放療后又繼續化療聯合靶向治療2周期。再次復查CT發現病灶明顯縮小,疾病分期也從治療前的Ⅳ期降為ⅢA期,我們又一次給患者進行了多學科會診,外科醫生認為此時可行手術治療,并成功的完成了手術,將病灶完全切除,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從這個成功的病例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疾病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我們利用整體理念制定綜合治療策略,并利用專科化治療手段完成治療,既有整合又不失專業。
通過網絡會診,受益的不僅僅是患者,網絡會診也是醫生學習和展示自我的良好平臺。通過熱烈的討論,相關科室的醫生逐漸摒棄了過去對于本專業關注的狹隘性,加強了醫務人員對臨床資料綜合組織分析的能力。年輕醫生也獲益匪淺,通過討論學習和專家指點,提高了對疾病的理解能力, 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拓展了年輕醫生的眼界。
整合醫學不能僅限于醫療資源形式上簡單的疊加,其成敗與否需要科學的管理手段作為保障。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需要合理的論證、有利的政策、有效的協調和科學的管理。我院績效科定期進行檢查,按工作要求進行績效考核,出臺了合理的獎懲制度,實施全程動態管理。
醫院要實現全面發展,必須“人有專長、科有特色、院有優勢”,我院肺癌診療協作組的成立正是專科細化和醫療資源整合的具體體現,可謂“與時俱進”。根據肺癌診療協作組的運行模式,我院又成立了胃腸道腫瘤診療協作組和乳腺癌診療協作組,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真正實現了“人盡其才”、“各盡所能”,既有利于患者的診療,為培養人才提供了平臺,迎合了國際醫療的發展趨勢,又彰顯了我院的診療特色與醫者風采,為醫院全面、持續、穩步發展保駕護航,促使我院成為吉林省腫瘤治療領域的領航者。
我們不難找到答案,專科醫學與整合醫學并不矛盾,兩者互為依托、互相促進,過分強調或者夸大專科醫學,只能得到一潭無源之水。但反之,將每一個專科做到精細,做成一條完整的、精悍的“溪流”,再共同匯聚,匯聚成一條“江河”,匯聚成具有更強力量的 “整合醫學”,永不干涸,源遠流長,恩澤四方。精細化的專科醫學互為融合、渾然一體的整合到一起,才是現代醫學的最高境界。那時,我們都會贊嘆合力迸發出醫學的智慧,締造出健康的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