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腫瘤醫院甲狀腺微創外科主任汪曉春: 追求完美小切口的完美醫者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9-09-25 瀏覽: 次
汪曉春,一位把手術當成藝術追求的甲狀腺微創外科專家。從醫30年,從一名普通的臨床醫生到科室的學科帶頭人,汪曉春用熱情和赤誠描繪著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斷攀登醫學高峰。作為一名外科女醫生,熱愛生活的汪曉春追求完美,并將對美的追求融入到治病救人的事業中,她精益求精,力求將每一臺手術都做到極致,給予患者破曉的希望,春天般的新生。
她是術者,敢于思考與創新
1988年汪曉春從白求恩醫科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吉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從事臨床工作。
因為技術精湛又平易近人,汪曉春很受患者的歡迎,追求完美的她總能將手術做的很漂亮。她不允許在患者身上有絲毫偏差,這不僅要求完美的治愈率,還要有完美的切口、完美的術后縫合,每一臺手術,她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然而,患者頸上那道長長的疤痕,常讓作為傳統甲狀腺外科醫生的汪曉春陷入沉思,每個人都熱愛生活,追求美,可是患者每每看到這樣一道疤痕,如何能時時保證一種良好的心態? “不能剝奪患者追求美的權力。”當治愈率代替生存率的理念扎根于汪曉春的腦海中,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成為她尋求突破的關鍵點。
術者,既需面對驚心動魄、生死搏斗,也需游走于微毫之間、妙手回春。汪曉春開始著手研究小切口術式。當她得知國內有醫院已經開展微創術式的時候,喜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考察、學習,技術帶回來后改造、升級,汪曉春終于創造了自己的一套術式方式,并逐漸組建團隊,將術式應用到臨床。
當第一位微創小切口術式患者,將刀口展現給其他患者的時候,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興奮的。他們終于可以在術后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必再擔心看到別人見到刀口時異樣的眼光。
她是勇者,敢于開創與擔當
任何一種醫學突破,都需要敢闖敢拼的人挑起重擔。為了能突破傳統術式的瓶頸,汪曉春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及美國Johhns Hopkins等醫院進修學習,不斷在術中、術后總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經驗,發表《甲狀腺癌再手術臨床分析》等論文數十篇。
就這樣,手術時間從3個半小時逐漸縮短到40分鐘,手術切口從7厘米縮小到2.5厘米。如今,汪曉春醫生的切口,堪稱完美的藝術品。
汪曉春說:“醫生是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熱誠服務的職業,外科醫生的責任感,不僅在于醫好病人,還要給患者更好的愈后生活。”因為簡化了術式流程,不但降低了患者的費用,還避免了大切口及更多的操作可能帶來的術后檢查干擾。
時光如梭。如今,新技術的開展已經有10年的時間,累計收治病人10000余例,微創手術達4000余例。
這十年間,汪曉春創造了無數個第一。2010年在我省最先開展低領甲狀腺癌聯合根治術;開展腔鏡下小切口甲狀腺癌根治術(miccoli術式);2013年底在省內率先開展超聲刀輔助小切口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長度僅2.5cm-3.0cm,有良好的治療和美容效果;2017年開展經全乳暈完全腔鏡下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實現頸部無切口的甲狀腺手術!
此外,汪曉春還對復雜甲狀腺癌(侵及食道、氣管 及喉返神經)和多次甲狀腺手術有較深的造詣;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從一個人的開拓到7個人團隊的組建,汪曉春為甲狀腺外科開創出了另外一個廣闊的天地——甲狀腺微創外科。目前,這在省內也是唯一。
她是醫者,滿懷仁術與仁心
在汪曉春救治的病人中,有一些病例是可以稱之為創造生命奇跡的。幼小的生命、高難的巨大瘤、高齡的患者……汪曉春總能為在黑暗中前行的他們,點亮一盞希望的燈。
汪曉春所做的甲狀腺癌手術中,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又瘦又小的身影,讓汪曉春至今難忘,走了很多地方,已無計可施的家人含淚期盼的眼神,讓她不忍有一絲猶豫和拒絕,“孩子還小,手術難度非常大,而且很容易損傷神經,復發率又很高。對于任何一位醫者,都是一種極限的挑戰。”然而,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就是要日復一日的攀登險峰,為患者尋找每一線可能的生機。精湛的醫術沒有辜負患者家屬的信任,她成功了。如今,當年的小女孩已經長成了大姑娘,救一個人,也是挽救了一個家庭。
汪曉春的辦公室里,錦旗已經多到無處懸掛,那是患者對她的認可。從醫30年,零投訴,這位名副其實的暖醫,笑容極具親和力,“她的笑容讓人安心。”不只一位患者這樣評價她。
在汪曉春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20多歲的男性患者。面對可能終身帶管的診斷,汪曉春不服輸的性格再一次讓她勇于擔當,“病魔把他推入絕境,我要把他拉回來。”她冒著巨大的風險行了自己的術式,并在病床前守護了三天三夜。手術非常成功,當年的大男孩如今和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沒有留下任何遺憾。每次回到長春,都會帶著家人來看望這位給了他二次生命的汪醫生。
在汪曉春的科室,重癥與年長的患者,她總是給予優先和照顧,低保家庭的患者她總是想盡辦法去幫助去照顧……認真的評估、制定科學的方案、施完美的術式,對患者一視同仁讓她贏得了患者家屬的信賴與敬重。
她是師者,樂于分享與奉獻
除了日常的治療手術,汪曉春還致力于甲狀腺微創外科術式的規范化治療研究,通過大量的臨床經驗總結出甲狀腺微創外科手術根治術,最大限度縮小手術的切口,盡全力保留腺體。汪曉春常說,作為醫者,不但要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也要時刻關懷患者的生活質量。
“甲狀腺的診斷90%可以通過彩超做出判斷,只有一小部分需要進行穿刺。”汪曉春與吉林省腫瘤醫院彩超專家合作了10年,大量的臨床經驗支撐,讓汪曉春對自己的判斷更有信心。“我們判斷得更準確一些,患者就多一分安全,少一分不必要的傷害。”
一個完美的切口,會在術后半年到1年內,幾乎消失不見,這給任何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患者,都是一劑精神上的良藥。
因為手術徹底,外觀近乎完美。汪曉春的患者越來越多。
從最初的不信任——“這么小的切口能切干凈嗎”,到最終慕名而來——“汪醫生,可不可以幫我做微創”。這是對汪曉春醫術最大的肯定。
“教會更多的醫生,才能為更多的患者服務。”汪曉春說,“一種技術只有一個人會,只能說明個人能力強,而當它能被大部分醫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時,才是一種成熟的技術。” 為了將這一術式更加廣泛的傳播,汪曉春利用工作之余和團隊申請了省級課題,將赴各地做推廣術式的培訓班,讓更多的醫者掌握這種方式,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每當看到慕名而來的患者康復滿意出院,汪曉春都會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生命至上,大愛無疆。在生命奇跡背后,是醫者勇于攀登創新之巔的努力和付出,從醫30載,汪曉春像所有醫者一樣,對醫院的培養感恩、對患者感恩、對家人感恩。也正是因為這份支持,讓她不會懈怠自己攀登的腳步。如今,她正向著更完美的術式切口挑戰。
汪曉春一直希望,她的每一位患者都可以滿懷信心的面對未來,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更完美的人生。
甲狀腺微創外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