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打造優質護理團隊——手術室常穎護士長工作印記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6-09-08 瀏覽: 次
作為一名奮戰在一線的護理工作者,常穎自1990年從事護理工作至今,現兼任吉林省護理學會手術室分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護理學會教育分會副主任委員。在手術室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默默堅守,帶領護理團隊時刻以新的姿態展示新的風采、創造新的業績、迎接新的挑戰,在無影燈下盡情揮灑絢麗的光彩。她用心體會患者的痛苦,用精細化管理方法尋求解決病痛和服務醫療的最佳途徑,讓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得到了親人般的呵護。
探索精準技術 專注專業發展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學科間的相互交叉滲透,高精尖技術的推廣應用,手術配合及手術器械的應用日新月異,這些都無疑對手術室護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4年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落戶我院投入使用,要求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和精細。
面對新的要求,常穎護士長深知,一名優秀的手術室護士,僅有一顆愛心是不夠的,還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護理新知識、新技術,廣泛吸取醫學營養,才能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她將護理團隊的人員進行新的配比、細化分工、優化搭配;帶領團隊從最初期的每例手術配合開始,在實踐中摸索積累經驗,快速建立了一系列的手術配合標準流程手冊,圖文并茂的SOP為機器人手術配合夯實了基礎。她們關注每個設備的擺放、使用、維護、整理,小到電線的保護與儲存,大到設備的安置與配備,體系的完成既能夠保證機器人配套設備的使用,又考慮到了設備性價比最大限度的應用;她們變革手術物品的使用模式,從每把專用器械開始,不斷研究器械及物品的分配策略達到合理的控制成本,使每把高額度的物品沒有一絲一毫的浪費;她們跟蹤式痕跡管理記錄,從每臺手術的開始到結束詳實記錄分析其過程,實時記錄為醫療、護理管理提供各項數據;她們共同協作,從每個患者的優質護理到術者手術過程中的方便舒適,制定了團隊協作策略,保證實時高效運行。
傳播人文理念 構建和諧環境
手術室是封閉又開放的特殊場所,對非手術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封閉,對外科手術人員的開放。常穎護士長十分重視科室人文理念的傳播與和諧氛圍的營造。醫護之間除了滿足工作需求,還共同構建整潔、美觀、舒適、富有文化氣息的醫療護理環境。手術室護理團隊吸納并借鑒國內外手術室的人文環境案例,群策群力精心布置每個區域、每張墻面、每條線路,力求有布局要求、有物品限制、有宣傳標識、有文化理念、有專人負責;力求長遠的軟環境維護有定期的查看、有規律的完善、有持續的改進。制定出符合當下的人文環境營造策略,同時重視全員教育,加強醫護之間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溝通,進而提高工作效率。人文環境的營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個進入手術室的人員,傳播著仁愛奉獻、創新圖強的醫院文化。
踐行精細管理 完善績效管理
手術室作為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的重要場所,護理質量的好壞與手術的成敗有極大的關系,與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如何通過科學、有效、全面的考核方案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就成為了常穎時刻思索,不斷探究的重要課題。擔任手術室護士長的12個春秋,她堅持探求新的手術室管理模式,在不同的護理背景及不同的護理梯隊結構下嘗試科學實效的護理績效考核方法。從2003年應用六西格瑪護理查房評價護理質量的核心指標,到成立科室績效考核小組,逐步精細改善績效管理,再到采用平衡計分卡進行年度績效考核,并在實際應用中不斷調整延用至今,護理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充分感到客觀、公正和自身工作價值的體現,有力地促進了護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并始終與醫院的戰略藍圖目標保持一致。
“把辛勞放在腦后,把微笑綻放在眼睛里,為病人奉獻著才智,奉獻著愛心”。這里沒有鮮花和掌聲,有的是無影燈下纖細而有力的手在默默無聞的守護與奉獻。她們以工作的熱誠、青春的汗水、真誠的關愛、精湛的技術,在醫院輝煌前進的道路上揮寫著優質服務的至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