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人生鑄就楷模精神--電影《冬去春來》觀后感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6-04-07 瀏覽: 次
他,扎根基層,秉公辦案,忠誠法制化糾紛。
他,深愛人民,清正廉潔,一心為民求本真。
他,有愧至親,窮且志堅,奉獻盡責守正身。
——題記
《冬去春來》是吉林省第一部反映鄉村法官題材的電影,該片以扎根基層23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全國模范法官”、“全國最美基層干部”、吉林省農安縣人民法院哈拉海人民法庭副庭長翟樹全同志為原型,生動地刻畫了一名執法為民、廉潔奉公的基層法官形象,也很好地展示了東北農村的風土人情。觀看完影片以后,影片中所樹立的正風氣,傳遞的正能量,始終縈繞在我的腦際,感動在我的心間,這是一名平凡、清貧的“鄉村法官”對法律堅定的忠貞,對人民無私的大愛,對道德執著的堅守。
“鄉村法官”:法律的“鑄魂者”
法律是有靈魂的,公平正義應該貫穿始終。公平是社會穩定的根基,溫家寶總理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時就曾說過:“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正是著眼于此,翟樹全不僅樹立了“傷害了一個當事人就增加了一個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維護了一個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收獲了人們對法律的一份信任”的座右銘,并以此為指導,他所經手的2000多件各類案件中,調撤率達90%以上,無一錯案、無一超審限、無一引發上訪、無一矛盾激化,用公平塑造了一個“法律之魂”。
正義作為法律追求的最高目標,始終是法律進化的精神驅動力。翟樹全的妻子沒有工作,他一個月的工資要維系全家生計,女兒在大學讀書,母親患癌癥強忍病痛折磨不接受住院治療,對金錢的需求可想而知。但越是困難,越能檢驗出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面對各種誘惑,翟樹全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優良本色,憑著對公正的追求和對事業的執著,他在基層人民法庭默默地用正義寫就了一個“法律之魂”。
“鄉村法官”:大愛的“譜寫者”
正是懷著一腔為國為民的拳拳愛心,翟樹全23年來扎根基層,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愛崗敬業,以庭為家,常常放棄休息日,把法庭開在田間地頭、當事人家中,只要群眾需要,無論風雪交加,不管白天黑夜,隨叫隨到。可以說,小小的“鄉村法官”,以大大的愛善之心,譜寫了一幅令人欽羨的官民同心的幸福畫卷。
正所謂,“上善若水”,我想如果把每個默默行善的政法人比作平凡的一滴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那么匯合起來就足以形成攪動時代精神的大潮。這位平凡的“鄉村法官”,背后卻隱藏著彌足珍貴的對公平之愛,對正義之愛,對國家之愛,對人民之愛。而這愛,如夏花般燦爛,至真至醇,香氣灑滿全城,飄蕩在白山黑水之間。
“鄉村法官”:道德的“堅守者”
在翟樹全同志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做好自己就是對道德的堅守”的執著。翟樹全對法律有情、對百姓有情、對黨的事業有情,這就決定了他能夠以有情之心深入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己。這是最樸素的、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道德堅守。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翟樹全現在做到了,我堅信他一輩子都會做到,因為在他的心中有著執著于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
感受翟樹全同志的先進事跡,使我感悟到:“道德落到實處,一定能創造奇跡”。在喧囂復雜的社會中,倘若每個人都能像翟樹全那樣,以滿腔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己,即便清苦寂寞,即便面臨困難,也能堅持到底,那人人都會成為道德楷模,那人人都會感受到彼此傳遞的溫暖。
“鄉村法官”:“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偉大的時代創造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時代潮流、推動時代發展。這部電影宛如一面鏡子,又似一泓泉水,讓我們照亮自己,凈化心靈。翟樹全就像一塊沒有打磨的璞玉,深深地埋在泥土里,默默的守望著自己的職責,當被發掘出來的那一瞬間,人們會感受到它所蘊藏的價值和力量。
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我相信,翟樹全精神一定會在各行各業的實踐土壤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定會歷久彌堅,鮮活燦爛,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實踐中旗幟飛揚。
習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在當今時代,作為一名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我一定會倍加珍惜、發揚光大這份黨和群眾的固有真情。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以身作則,把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許下的誓詞,以極為鮮明高尚的人格,窮盡一生的執著追求,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你是一座天平,天平的左面,是司法公正;天平的右面,是百姓民生。一左一右,不偏不倚。于是,再煩心的事兒,也會有調解的究竟;再難斷的糾紛,也不會有判錯的案件!”學習你,傳承你,祝福你——“鄉村法官”:翟樹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