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癌癥 這7種飲食習慣必須改正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9-02-27 瀏覽: 次
癌癥就是這樣被你“吃”出來的!有這7種飲食習慣的千萬要改正!
第一嘴:燙食
常吃太燙食物:增加食道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曾發布報告,警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這是因為吃得太燙會灼傷食管黏膜,不斷刺激就會引起食管粘膜增生、變異,增加癌變風險。
建議:日常飲食不要吃比自己體溫高的食物,剛出鍋的飯菜先放置一段時間,感覺不燙嘴時再食用。
第二嘴:腌制食品
常吃腌制食品:增加胃癌風險
偶爾吃腌制食品沒關系,就怕你常愛吃。高鹽飲食的人和那些清淡飲食的人相比,胃癌的相對發病風險要增加接近兩倍。高鹽是導致胃癌的第一殺手,攝入過量的鹽分后,食鹽的高滲透壓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影響。我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及沿海地區,是胃癌的高發地區,這些地區的人更喜歡吃腌制的食物,還有海產品。
建議:少吃腌菜、腌肉等,成年人每人每日攝入鹽不超過6g。
第三嘴:肉類、油炸食品
常吃肉類、燒烤油炸:增加腸癌風險
吃油炸類、肉類多,而粗糧、蔬菜少,加上運動量太少,會導致腸胃蠕動速度減緩,容易引發便秘。同時多吃高脂肪食物還會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久而久之,就會增加腸癌風險。
建議:餐餐有蔬菜,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每天攝入200-350g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粗糧最好占主食的1/3,如黑米、高粱、燕麥、紅豆、黃豆、紅薯、山藥等。盡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鐘以上運動,可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
第四嘴: 發霉食品
吃發霉食物:增加肝癌風險
食物被黃曲霉菌污染后,會有黃曲霉素產生。多種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是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在誘發肝癌的能力上,它比已知的二甲基亞硝胺致癌性強約75倍。
建議:黃曲霉素雖然不是引起肝癌的唯一因素,但也要盡量避免。預防黃曲霉素毒害的最有效方法是不吃腐爛、霉變食物。尤其是花生、核桃、瓜子等堅果類,以及紅薯、甘蔗等。
第五嘴:高熱量食品
常吃高熱量食物:增加胰腺癌風險
胰腺癌與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吃得過多密切相關。此外,暴飲暴食會增加胰腺負擔,容易引發急性胰腺炎,治療不佳則會轉為慢性,也會增加胰腺癌風險。
建議:少喝含糖飲料,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少用煎、炸、烤烹飪方式,忌暴飲暴食。
第六嘴:酒
常酗酒:增加肝癌風險
長期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進而可發展為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進一步可能發展為肝癌。
建議:飲酒一定要適度。如果喝酒,要做到不空腹喝酒,不幾種酒混著喝。
第七嘴:高脂飲食
常吃高脂飲食:增加乳腺癌風險
高脂肪膳食中多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增加可能影響體內內分泌環境,可刺激丘腦下部垂體促使雌性激素分泌增加,刺激乳腺上皮細胞的增生,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建議:推薦成人每天吃120-200克動物性食品即可,包括魚畜禽肉、蛋類等。肉類選擇遵循“四條腿不如兩條腿,兩條腿不如沒有腿”原則。動物內臟少吃。每人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25-30克。盡量少下餐館,回家吃飯。
來源:人民日報 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