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癌癥的12條謠言,你至少被騙過1次
來源:吉林省腫瘤醫院 時間:2018-09-25 瀏覽: 次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朋友圈和家庭群總是時不時的刷一波“防癌”的爆文,大致可以歸納為:防癌手段、致癌食物、治癌絕招三大類。但打開文章一看,一不是專業醫生寫的、二不是權威科普平臺發的,真假難辨。今天我們來理一理那些關于癌癥的謠言,看看你中招了沒?
4大防癌謠言
養生酒防癌?
防癌最好滴酒不沾!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經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酒進入身體后會被分解產生乙醛,它能夠直接與DNA結合,誘發基因突變。
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常見的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與飲酒有直接關系。當然,和酒精關系最密切的癌癥類型,來自喝酒會直接接觸的組織: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來自美國的最新數據顯示,41%口腔癌,21%食管癌都和飲酒有關。
所以,沒有“養生酒”,防癌最好還是滴酒不沾。
保健品能防癌?
這你都信?
這類文章十有八九都是一些騙子養生號發的廣告文,不是讓你買這個膠囊,就是那個粉兒,不僅不能防癌,搞不好還會吃壞了肝腎!
多排汗能防癌?
汗腺表示壓力山大
“排汗的時候把體內累積的致癌物質重金屬排出體外,去除致癌的根源,所以多出汗能防癌”。這話乍一看邏輯很流暢,但卻經不起推敲。出汗確實是好的,但出汗能防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正常人很少能接觸到的重金屬,能進入體內的更是微乎其微;其次,導致癌癥發生的因素很多,遺傳、吸煙、肥胖等等。所以只想通過出汗就徹底去除癌癥根源是不可能的,防癌是要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
“一滴血”能查出十幾種癌?
血一臉懵逼
用一滴血能夠篩查10余種癌癥,聽起來真的太棒了!但其實一滴血測的不是癌細胞,而是“腫瘤標志物 ”——腫瘤細胞分泌出來的特殊物質,比如肝癌的腫瘤標志物是AFP、乳腺癌的是CA153等。
這些“腫瘤標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腫瘤的發生、發展,但不是這些值高了,就等于得癌了!一些正常組織或良性腫瘤以及炎癥反應,也可能使腫瘤標記輕度升高。其次檢測試劑、檢測方法、人員和機器也會產生誤差,出現“假陽性”。
TIPS:目前各種癌癥的篩查都是從高危人群入手,借助血液檢查、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甚至有創傷的組織活檢來進行的。所以癌癥篩查,還是要到正規醫院去做。
4大致癌謠言
長期喝豆漿容易得乳腺癌?謠言
豆漿之所以一直被詬病,是因為它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人們聯想它與人體的雌激素一樣,水平過高會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
但其實,大豆異黃酮跟雌激素并不相同,它可以雙向調節人體內雌激素水平。研究發現,當人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時,大豆異黃酮就可以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偏高時,大豆異黃酮就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
酸性食物致癌?謠言
醫學上沒有酸性體質這一說,正常生理狀態下,體液的酸堿度(pH值)精確保持在7.35~7.45之間,屬于弱堿性。
而且酸性食物也無法影響身體的酸堿度。雖然食物有偏酸性的、有偏堿性的,但吃進胃里與胃酸一混合,都會變成“酸性”,再與膽汁、胰液等消化液接觸,又會變成“堿性”。食物的酸堿性,對身體的酸堿度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所以,別管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只要是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就好了。
微波爐加熱食物可能致癌?謠言
微波爐其實是通過加熱食物中的水分子,給食物升溫,而食物本身并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更不會產生致癌物。
不粘鍋涂層致癌?謠言
不粘鍋致癌這個事兒,隔段時間就會被翻出來說。不粘鍋的涂層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全氟化合物,當不粘鍋過熱或刮擦時,這種物質會脫落進入食物中,可能會導致癌癥。但全氟化合物在250℃以內都很本分。像做飯、燒水、炒菜、油炸,溫度一般不會超過 250 ℃,所以正常使用都是沒有問題的。
4大治癌謠言
“發燒”可以治癌癥?
有人說“癌細胞怕熱,發燒可以治好癌癥”,理由是肺、胃、乳腺這些體溫較低的器官容易得癌癥,而心臟之類的“高溫器官”不容易得癌。
人的體溫受調節中樞的調控,基本處于一個平穩的狀態,各個臟器之間并沒有明顯的溫度差異。但人體器官發生惡性腫瘤的風險卻千差萬別,這就說明體溫和癌變率沒有什么關系。舉個反例,口腔因為受到呼吸、飲食的影響,溫度一般會比直腸低0.5℃左右,而世界范圍內直腸癌的發病率要高于口咽癌。
癌細胞能被“餓死”?
很多人心存憂慮,會不會吃得越好,就越給腫瘤提供了養分?那就不吃或少吃來‘餓死’腫瘤可以嗎?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營養支持會促進腫瘤生長。相反,營養攝入不足會讓正常細胞難以發揮生理功能,摧毀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餓死的只能是病人自己。
請一定謹記,攝入數量充足、配比科學的營養物質,才能真正戰勝腫瘤細胞。
同一種腫瘤治療方案一樣?
最可怕的是:看病不信醫生,偏偏信自己的鄰居、親戚、朋友,他們口中的誰誰誰,用了什么療法就痊愈了,趕緊去嘗試一下……這些所謂的“過來人”見到的不過是個案,沒有參考意義。
正確的治療方式絕對不是依靠醫生或患者的主觀判斷,而是由科學的檢查證據做指導的。一定是醫生針對你的檢查結果,來制定最合理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穿刺會造成癌細胞轉移?
穿刺針帶出來的腫瘤細胞非常少,加之隨時被人體免疫系統消滅,所以造成轉移的幾率微乎其微。另外,現在的穿刺裝置外面都有了一個保護外套,器械就像圓珠筆一樣,外面的筆桿貼到腫瘤表面后,按動開關里面的筆芯才會刺入腫瘤取材,取完后筆芯就會退回到筆筒里,避免了腫瘤細胞的外漏。切不要聽信傳言,拒絕接受必要的檢查而耽誤治療。
為什么謠言總是那么多,傳播也廣,而辟謠的文章少、看的人也少?知名腫瘤科普作者菠蘿說,那是因為別人都是全職在傳播偽科學,他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如何把他的偽科學傳播出去,而我們確是在兼職辟謠。可見辟謠這條路,還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和助力。
不信謠、不傳謠!因為一個健康謠言、一個無效療法,不只會謀財,還可能會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