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很多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的診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保障腫瘤患者在封控隔離、交通不便的特殊時期能夠及時、按時接受治療,成為吉林省腫瘤醫院保障疫情期間醫療救治的重點工作。在腫瘤患者之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病人——參加新藥臨床研究的“受試者”,他們大多是晚期的腫瘤患者,需要周期性、持續性用藥治療,為了讓這些患者能夠及時用上“救命藥”,吉林省腫瘤醫院建立了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以下簡稱“機構”)為主體、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疫情期間臨床試驗用藥應急保障體系,多措并舉保障受試者的正常治療,維護臨床試驗各項工作的順暢運行。
一、分秒必爭,第一時間建立應急機制
在疫情攻堅戰的關鍵時刻,機構辦公室亟待解決的便是受試者到院隨訪治療的問題。為了不延誤腫瘤受試者的治療,機構通過專項討論群、線上會議等形式多次討論研判,根據全省疫情防控的要求制定防疫作戰計劃、啟動疫情期間受試者用藥應急預案,并根據疫情防控動態及時調整。先后制定并完善《試驗藥物發放及回收流程(疫情應急預案)》、《疫情期間樣本寄送及準備流程》、《新冠疫情期間緩沖病區臨床試驗受試者管理辦法》等多項制度流程。
二、全員協作,接力守責
為了解決疫情期間受試者隨訪治療受到影響的問題,在醫院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機構與緩沖病區對接,連夜制定符合當前防控要求的受試者入院流程。反復多次與醫務科、感控科、后勤服務保障中心等部門溝通協調受試者入院、檢查、藥物轉運以及用藥處置等相關流程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新增授權與培訓。為了保證試驗的有效開展,主要研究者增加了對緩沖病區內研究者、護士的授權與培訓,聯系項目組為新增授權人員提前進行項目培訓。
建立有效的緩沖病區內外溝通方式。因為緩沖病區的相對獨立,大家積極思考尋找解決辦法,建立微信工作群,對受試者具體情況實時交流;電話溝通指導確認相關記錄表格的填寫等等。
緩沖病區受試者事宜討論
不打無準備之仗,事事提前計劃準備。為了工作流程更加順暢,機構建立了“緩沖病區臨床試驗受試者管理群”,研究護士至少提前一天在群內發送每一位受試者的訪視流程、準備試驗藥物、生物標本采集試劑盒等相關信息,讓緩沖病區的醫護人員能夠提前熟悉受試者訪視流程,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各方協作,及時順暢。臨床試驗工作得到了醫院各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從研究者開具醫囑、到藥品管理員分揀試驗藥物、研究護士裝箱標注試驗藥物,再到后勤保障人員轉送運輸,整個過程高效順暢。截止目前,已經有10余名臨床受試者在緩沖病區完成了隨訪治療并順利出院。
待轉運藥物準備
三、打通物流通道,解患者燃眉之急
新藥臨床試驗的很多受試者使用的是前沿的口服靶向藥物,有很多藥物因未在國內上市而無法購買,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粒難求的救命藥。由于交通管控等因素患者無法及時返院,千等萬等,救命藥不能等,為了突破困境打開藥物輸出路徑,機構在保證符合政策規范的前提下,反復與申辦方、城市應急物流、受試者及受試者所在地的疫情防控部門溝通協調,為受試者藥物供應開辟了安全有效的補給線——藥物精細打包、嚴格消殺后,由物流公司將藥物轉送到受試者所在轄區或由當地防控部門進行下一步協調及轉運,過程雖曲折,但卻意義重大。截至目前,機構已經快遞藥物百余件,發往通化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九臺市、農安縣、通榆縣、乾安縣等地區,也有少部分藥物發往內蒙古自治區和河北省秦皇島市等地。
與受試者溝通口服藥物轉送
研究護士為受試者準備藥物
研究護士等與快遞交接轉運藥物
藥物郵寄單
對于腫瘤受試者來說,新藥應用是照亮生命之路的曙光,疫情的突然到來阻隔了受試者的就診之路。每當焦慮的情緒透過電話一端傳來,電話這端的工作人員,無論是研究者、研究護士,亦或是機構秘書和藥物管理員,都能夠感同身受、耐心解答受試者的各種問題。研究者們指導協調受試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為受試者居家治療康復提出有效的建議;為了避免受試者在家中服用藥物出現差錯,研究護士把藥物服用方法寫到紙上與藥物一同郵寄或者在藥物寄出后及時微信叮嚀……憂慮得到緩解,受試者回復的每一個笑臉表情、每一句真摯的感謝、每一次真誠的祝愿,都是給臨床試驗工作者的莫大鼓舞。
受試者收到藥物后的真情流露
歲月靜好,有仁者負重前行;平安幸福,有勇者義無反顧。在抗擊病魔的道路上,吉腫人將繼續責任在肩,力行于身,與患者并肩作戰,用速度和溫度與患者一起共克時艱。
供稿: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統稿編輯:宣傳統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