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伊始,經常在吉林省腫瘤醫院內一科二病區見到這樣一對老夫婦,他們憨厚樸實,老爺子時不時講一講年輕時的趣事或者民間小故事,逗得病友和護士們哈哈大笑,老大娘則只管笑瞇瞇的看著一旁“耍寶”的老伴。幾乎每個月就能看到這對老夫婦,他們早上到病房,用大約一上午的時間打完點滴后離開,倆人總是有說有笑,相敬如賓,全然不像病人的樣子。時間久了才知道,原來老大娘是內一科的一名患者,叫徐麗(化名),那位談笑風生的張老則是她的老伴兒。我們深深被他們吸引,終于在一天上午,趁他們打完點滴,在病房中聊了起來。
聊起老伴的病情,張老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思緒回到了兩年前。原本作為人民教師的張老退休后與老伴在家中過著舒適愜意的晚年生活,但是老伴的一次“感冒”遲遲不好,咳嗽,胸悶、劇烈右側胸痛等癥狀逐漸加重。大兒子聯系了當地縣人民醫院為母親安排了一次全身體檢。可就是這一次普通的體檢,為這個原本怡然自得的幸福家庭帶來了重重一擊。醫生告訴他們老伴胸部CT發現了一塊4.5cmx4.0cm左右的腫塊,不太樂觀,建議他們轉診到專科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無法面對現實,更無法面對老伴,擔心老伴患的病嚴重,張老常常躲進角落一邊想辦法,一邊偷偷的擦眼淚,但是回到老伴身邊,張老仍然故作鎮定的笑著安慰著。恰巧在一次吉林省腫瘤醫院專家在吉林省腫瘤專科聯盟東遼縣人民醫院出診的過程中,張老帶著老伴接受了省級專家的會診,鑒于對專家的信任,張老決定帶著老伴轉院到“吉林省腫瘤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從容面對現實,接受規范的診療。
張老回憶到:從老家到醫院的這幾個小時段路程中,他們走的漫長又艱辛,經過一系列的診斷,徐麗被確診為右肺鱗癌IV期,肺鱗癌占原發性肺癌的40%-51%。晚期肺鱗癌由于尚未發現明確的驅動基因,沒有較為有效的靶向治療藥物,目前仍以化療治療為主,但有效率較低,僅達到30%左右,晚期肺鱗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較短,僅能夠維持一年左右。噩夢般的現實,使徐麗夫婦無力還擊,但醫生的耐心診治,護士的關心照顧又讓他們重拾信心,重新建立起抗擊病魔的信念。但病魔仍在一步步入侵,腫瘤病灶增至8.5cmx6.8cm,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結,開始出現大量胸水,疾病產生的疼痛也愈加難忍。病魔越來越囂張,治病造成的經濟負擔也讓一個普通家庭越來越難以承受。漫漫長夜,張老輾轉難眠,想著與老伴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對老伴既是感激又是內疚,但望著眼前虛弱不堪的老伴,張老不能倒下,他必須堅強,為了老伴,也為了這個家。
徐麗很幸運,在吉林省腫瘤醫院住院的過程中,得到了程穎院長的親自診治,程穎院長作為國內頂級肺癌診療專家,帶領吉林省腫瘤醫院肺癌團隊活躍在國際腫瘤診療的前沿,盡管工作繁忙仍堅持每周二疑難病會診及每天查房會診,為病人制定最佳治療計劃,程穎院長在每天的查房中格外留意她的病情,并竭盡全力為徐麗尋找最為妥善的治療措施。在2017年 11月5日這一天,經程穎院長會診,徐麗符合由程院長牽頭在全球范圍開展的一項“在一線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受試者中使用卡鉑-紫杉醇/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化療聯合或不聯合Pembrolizumab(MK-3475)的隨機、雙盲、Ⅲ期研究(KEYNOTE-407)”,該項試驗的免疫治療藥物Pembrolizumab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的方式殺滅腫瘤,是目前最為先進的治療方式之一。新藥臨床試驗給徐麗帶來一絲新的希望,也為經濟困難的家庭節約了費用,在經治醫生向徐麗詳細介紹了臨床試驗流程及事項后,徐麗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成功進入試驗并接受試驗藥物Pembrolizumab的治療。這一喜訊對于一個瀕臨絕望的家庭來說猶如雪中送炭,高興的夫婦倆一宿沒合眼,期待著這種國際新藥能夠獲得好的療效。
寒來暑往,夫婦二人堅持每三周來院接受一次治療,一轉眼,徐麗已經完成了第18個周期的治療,之前因化療掉落的頭發一根根重新長出來,臉色一天比一天紅潤,就連之前最難以忍受的疼痛也完全消失,生活不僅可以自理,還能夠陪著張老一起種菜園,做簡單的家務和農活,生活質量較治療初期有顯著的提高。鄰居見了都說是一種奇跡。而張老卻說這是吉林省腫瘤醫院,是程院長給老伴的第二次生命,在院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個個親切,像回家一樣,感謝自己在抗擊病魔的道路上遇到這樣敬業、專業的治療團隊,感謝程院長及醫護人員的關心和照顧,也感謝國家現在有這么好的醫療體制政策,真是普濟民生,造福百姓。也慶幸自己沒有被入組臨床試驗之前痛苦的化療嚇得掉頭逃跑。張老越說越興奮,從他們的笑容里讓我看到了他們對生活的向往,看到了臨床試驗工作的意義……
徐麗老大娘參加的由程穎院長牽頭在全球范圍開展的KEYNOTE-407研究,采用Pembrolizumab(免疫靶向藥物)+TC方案治療晚期肺鱗癌,有效改善了肺鱗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改寫了肺鱗癌患者治療指南,打破了肺鱗癌治療多年來沒有進展的窘境,給肺鱗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同時KEYNOTE-407研究已經在中國進入快速審批流程,這對中國患者來說意義非凡,將開啟中國肺鱗癌免疫一線治療新時代,改變肺鱗癌治療現狀,大幅度提高肺鱗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徐麗參加臨床試驗獲得喜人治療成果在吉林省腫瘤醫院僅僅是一個縮影,有很多很多像徐麗一樣的晚期腫瘤患者,帶著近乎絕望的心情來到醫院,因有幸參加臨床試驗而獲得了新的治療機會,懷揣生命的希望離開。
吉林省腫瘤醫院診療團隊在學術帶頭人程穎院長的帶領下,致力于惡性腫瘤的多學科、規范化及個體化發展理念,不斷地與國際接軌,并牽頭國內國際多項高水準的臨床研究,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減輕患者病痛,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存期;同時在臨床試驗中為患者免費提供試驗用藥,免費進行與試驗相關的各種檢查,不再讓患者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得到救治,讓患者對治療有了更多信心和希望。在程穎院長的帶領下我院開展國際國內前沿的新藥臨床試驗,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歷史。研究的新藥從第一代靶向藥物,如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第二代靶向藥物,如達克替尼,阿法替尼;到第三代靶向藥物奧希替尼等藥物,再到如今成為研發熱點的免疫靶向藥物,PD-1、PD-L1抑制劑,如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等;新型IDO免疫靶向抑制劑,DLL3 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Rova-T等等,程穎院長不僅作為參與者帶領吉林省腫瘤醫院開展多項國際國內多中心的臨床試驗,還親自設計多項臨床試驗,從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出發,在全國范圍內牽頭開展多項臨床試驗,其中多項試驗獲得非常好的成果,多次在世界頂級學術會議中做匯報,改寫了疾病治療指南,為晚期肺癌患者治療帶來新福音。通過不斷地開展新藥試驗,吉林省腫瘤醫院見證了中國抗腫瘤藥物的發展歷程,也使得來我院診治的患者能夠有機會獲得國際最為前沿的治療措施。迄今為止約有3500余名患者因入組臨床試驗率先應用到國際新藥,不同程度地延長了生存時間和改善了生活質量。
藥物臨床試驗是促進吉林省腫瘤醫院向研究型醫院轉型的一項重要工作,既往開展的多項臨床研究不僅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同時強有力的推動了醫院發展,鑄就了醫院的品牌。“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臨床研究正如“千帆”一般,載著充滿希望的新藥,向腫瘤患者駛來,相信在程穎院長的帶領下,吉林省腫瘤醫院藥物臨床試驗工作將繼續夯實前行,探索戰勝病痛更加有力的醫學武器,不斷為腫瘤患者打開新的生命之窗。
下圖是徐麗參加KEYNOTE-407臨床試驗前后CT影像對比圖:
2017年11月治療前CT影像
2018年6月治療中CT影像
2018年12月最近一次治療后CT影像
吉林省腫瘤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供稿